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那”文化圈论
引用本文:覃乃昌.“那”文化圈论[J].广西民族研究,1999(4).
作者姓名:覃乃昌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研究所!南宁,530021
摘    要:本文认为,在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着冠以“那”(壮语:水田)字的地名,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称之为“那”文化,“那”地名分布的范围,称为“那”文化圈。在“那”文化圈中生活的主要是操壮侗语族语言的族群,包括中国的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黎,泰国的泰,老挝的老,越南的岱、侬,缅甸的掸等民族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人。他们的主要文化特征是:语言同源,以稻作为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那”(稻作)为本的传统生活模式,使用双肩石器,制造和使用铜鼓等。文章还论述了“那”文化圈族群及其文化与汉文化及印度化的关系,“那”文化圈研究对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意义。

关 键 词:“那”文化圈  族群  文化特征  文化关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