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重寻集体性与文学共和——为什么要重读乌热尔图
引用本文:刘大先.重寻集体性与文学共和——为什么要重读乌热尔图[J].暨南学报,2014(2).
作者姓名:刘大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文库·研究卷》(批准号:11&ZD124—10)
摘    要:乌热尔图的小说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猎人"和"森林"的独特意象,又具有超越于生态文学或寻根文学的意义。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他的代言式叙述彰显了听觉文化的平等观念,在自杀故事中讲述了风险社会中的现代性隐忧,而解决隐忧的方法则是走向一种对于集体性的重新寻找和自我表述的诉求。这种对于集体性的重新张扬有别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那种社会主义人民的集体性主体,而是在后者解体之后寻找到族群文化的归宿,从而提供了一种精神的栖息之地,形成了一种返魅的文学,具有文学共和的潜质。

关 键 词:现代性  风险社会  听觉文化  集体性  祛魅  返魅  共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