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到社会的最深层去——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思考
引用本文:辛秋水.到社会的最深层去——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思考[J].社会,1987(1).
作者姓名:辛秋水
摘    要:这里发表的是一篇颇有见地的调查体会文章。作者辛秋水同志现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安徽省农村社会学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他,爱党、爱国,却因敢讲真话,直言不讳而遭来不幸,历尽坎坷。早在解放前,年轻的辛秋水就读于安徽大学法律系,曾因从事学生运动,为逃避国民党政府的追缉而进入解放区。1949年北京解放后,他在中苏友协总会工作,曾对协会章程组织形式等不尽之处在工作会议上提出改进建议,先遭有关领导非议,后来他据理陈述上书万言给当时兼任会长的刘少奇同志,三天后,就收到少奇同志的亲笔复信。复信说:“来信收到,你的意见基本正确,我已提交中共中央宣传部讨论处理。”接信后当天下午,当时任中宣部秘书长的熊复同志即通知他,就如何改进机关业务问题在中宣部党团员大会上发言。不久,在少奇同志亲自指导下,召开了协会全国工作会议,改进了协会的组织形式。1957年4月,辛秋水为知识分子鸣不平写了万言长信寄给《文汇报》,刊登于该报《内部通信》,编辑部复信给他,深为作者爱党爱国的热情所感动。但在反右运动中,《文汇报》成了“右派”报纸,他的信被转回原单位,也就此而成了“右派”。从此,他先在劳改农场改造,后遣返回乡监督劳动,前后长达22年之久。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获彻底改正,被安排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工作。22年中,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耳闻目睹社会的种种痼疾,深切感到历史灾难的根源之一,乃是上头不了解下情。而下情又不能上达。自此,他立志从事社会调研工作,决心深入最底层,反映真实情况,上达决策机关。自1979年至今的七年多来,他的足迹遍及省内外大小城镇,穷乡僻壤,写出了七十多篇触及时弊、较有深度的社会调查,其中不少调查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为领导机关提供了决策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