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代赈灾制度的外化研究——以乾隆朝“勘不成灾”制度为例
引用本文:周琼.清代赈灾制度的外化研究——以乾隆朝“勘不成灾”制度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10-17.
作者姓名:周琼
作者单位:;1.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清前期(1644-1795)重大自然灾害与救灾机制研究”(09XZS010)阶段性成果。
摘    要:"勘不成灾"是达不到赈济标准的灾荒,历代均不予救济,凸显了传统赈灾制度的缺陷。清代在总结传统灾赈制度的基础上对"勘不成灾"进行赈济并将其制度化,雍正朝开始对"勘不成灾"制度的建设,乾隆朝予以完善,促成了清代赈灾制度的外化并使其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用,如缓征、分年带征、折征及就地抚恤、酌量赈给银米、蠲免积欠钱粮、借贷、以工代赈等赈济措施,对原本不能享受赈济的灾区的经济恢复产生了促进作用,成为促使清代灾赈制度走向中国传统灾赈制度巅峰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清代  乾隆朝  灾赈制度  勘不成灾  外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