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战剧折射民族复兴的历史情怀
引用本文:蔡斐.抗战剧折射民族复兴的历史情怀[J].重庆社会科学,2013(5):66-68.
作者姓名:蔡斐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实践的影响力与新闻传播话语权研究”(批准号:2011YBCB056);西南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新媒体传播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批准号:XNQNCXTD2013-02)
摘    要:抗战剧作为当下荧屏热播的主流节目类型,不独是一种简单的文化传播现象。基于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上重要且特殊的地位与意义,将中华民族这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以影像化的形式呈现,表面上看是用视觉语言向观者传递一段历史原境或历史形象的过程,但是稍一深究,就会发现其中更为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情怀。历史与记忆是一组饶有意思的关系变量。西方自20世纪70年代新文化史研究兴起后,大批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历史与记忆的关系,这一研讨的趋向突出地表现在关于民族创伤问题的讨论中,其焦点是大屠杀、世界大战、大灾难等所造成的社会或集体性的创伤记忆。无疑,抗日战争的创伤记忆具备了连接历史与记忆的桥梁价值。抗日战争虽以反法西斯同盟胜利的形式结束,却是以一个极其屈辱的民族创伤为前提的。这种屈辱,自中日甲午海战就开始埋下伏笔,一直萦绕在国人对于民族战败与屈辱的普遍反响中,铭刻在心。时至今日,依然挥之不去。

关 键 词:抗日战争  抗战题材  历史真实  中国近代史  创伤记忆  历史记忆  民族复兴  反法西斯同盟  视觉语言  战争主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