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超越“物是人非”的文明形态
引用本文:沈湘平,李松美.超越“物是人非”的文明形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33-40.
作者姓名:沈湘平  李松美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21&ZD014);
摘    要:人与物的关系是理解文明形态的基本视角,正是在人与物的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文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从人和物的关系视角可以将文明分为物非人非、人是物非、物是人非、物是人是等类型,其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相契合。西方现代化及其现代文明形态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造成了人的全面“物化”,在根基处具有“物是人非”的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是“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不是简单的扬人而抑物,而是要让物和人都“是其所是”,从而在本质上朝向“物是人是”的理想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张扬基于人的存在理性的实践理性主义,是马克思所谓“历史之谜”的当代自觉解答,实质上指向人类的公共文明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物是人非”的文明形态,这一进程具有无比的艰巨性、复杂性,特别需要一种表现为历史耐心的历史主动精神。

关 键 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与物的关系  物是人非  物是人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