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振华 张阳 田鸣 |
| |
作者单位: |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211100;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211100;世界水谷研究院,江苏 南京211100;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企业国际化发展 ,江苏 南京211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9YJC630155) |
| |
摘 要: | 中国跨国贸易已进入双向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实现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检验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水平,分析双向国际化发展特征对构建高质量“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利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与74个国家和地区2011—2021年双向国际化数据进行协同性检验,并计算确定了中国在各区域双向国际化主导类型。结果表明:中国双向国际化整体协同水平发展平稳,同亚洲保持平稳上行趋势,而同大洋洲和非洲地区的双向协同性略有降低;中国双向国际化总体协同与区域不平衡矛盾较为突出,中国双向国际化耦合度均值最高达724.26,最低则为16.71,原因在于东道国和母国开展跨国贸易能力存在较大悬殊;中国双向国际化协同发展呈现出“东升西降”格局,与亚洲地区的协同水平逐渐超过欧美,但由于中国同欧美各国双向投资时间长、基数大,即使在近几年出现小幅下滑,双向协同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建议中国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推动双向国际化高质量协同,以整体协同为目标因时因地制定差异化双向国际化发展策略,以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为依托实现中外优势互补,以强化互动为核心激发双向国际化协同效应发挥,以风险检测为手段降低跨国经营风险。
|
关 键 词: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向国际化 协同发展 跨国贸易 经营风险 |
收稿时间: | 2021-10-24 |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