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学》、《中庸》研究:七家批判与方法反思
引用本文:邹晓东.《大学》、《中庸》研究:七家批判与方法反思[J].社会科学,2013(7):122-132.
作者姓名:邹晓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1
摘    要:目前,两大方法论取向主导着《大学》、《中庸》研究:道统论解释学、片断性历史考据法。二者分别以义理的"最佳"性、考据的"片断"性,作为文本研究的"客观"性。但"最佳义理"情结缺乏历史感,再加之"正典一体—文本本义"预设,《大学》、《中庸》解读往往沦为特定成见的跑马场。而"片断性考据"则倾向于将哲学文本裂为碎片,这同样是在践踏文本的原始实在性。实际上,"文本研究的客观性"只能被界定为"在‘文本—研究者自己—所有其他读者’三方互动中接触‘文本的可理解性’"。《大学》、《中庸》研究者应大胆厘定"文献学约定"与"解释性研究",力求在互动中把握文本的"主导性问题意识"。

关 键 词:道统论解释学  片断性历史考据法  文本的实在性(可理解性)  三方互动

The Studies of Daxue and Zhongyong:Seven Critiques and Reflecting on the Methodology
Zou Xiaodong.The Studies of Daxue and Zhongyong:Seven Critiques and Reflecting on the Methodology[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3(7):122-132.
Authors:Zou Xiaodong
Institution:Zou Xiaod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