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康德认识论中直观杂多的起源——兼论为何物自体不是它们的成因
引用本文:居俊.康德认识论中直观杂多的起源——兼论为何物自体不是它们的成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30-34.
作者姓名:居俊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在关于康德认识论的探讨中,有一种广为流传并且长期被认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物自体是刺激人的感性产生“杂多”的最终成因。但这种观点却是在误解康德本意的基础上才被提出的,因为杂多真正的成因并不是物自体,而是作为最根本的直观形式的时间。而物自体在思辨理性的范围内只不过意味着一个单纯消极的、限制性的概念,是用来表明我们知识的界限的,并且是没有任何实在性可言的。因此它们是根本不可能成为诸直观杂多的一个现实的给予者。

关 键 词:康德  杂多  时间  物自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