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知者乐水”与“上善若水”--论柳诗“枯澹”之美
引用本文:何蕾.“知者乐水”与“上善若水”--论柳诗“枯澹”之美[J].北京社会科学,2016(6):75-84.
作者姓名:何蕾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系,蚌埠,23303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013SQRW070ZD)
摘    要:苏轼评柳宗元诗,好用“澹泊”“枯澹”等语,意指其诗歌创作形貌朴实而情韵丰满。所谓“枯澹”之美实与儒家所倡“中和之美”、道家所倡“法天贵真”本质相同。柳诗中具有“枯澹”之美的作品,集中创作于元和五年至元和十年之间。在此期间,柳宗元深受儒、道两家“知者乐水”“上善若水”等观点的影响,力求改变“躁进”心态,愤懑之意减淡,内心日趋平和,诗歌创作讲求自然,故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枯澹”之貌。此外,移居愚溪也是造成柳宗元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之一,而苏轼的个人处境和遭遇,也使他格外看重柳诗的平淡自然之作。

关 键 词:苏轼  柳宗元  “枯澹”  “中和之美”  儒家  道家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