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用"社会"代替"类"的意旨及现实意义
引用本文:刘凯.马克思用"社会"代替"类"的意旨及现实意义[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13-15,52.
作者姓名:刘凯
作者单位: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的理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他又借鉴黑格尔精神异化理论的辩证法精髓,批判了费尔巴哈"类"的局限性,发现了实践,找到了人、社会,由此找到了开启新哲学的钥匙.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及他对社会和人的认识,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重要的启迪.

关 键 词:异化    实践    社会
文章编号:1009-2447(2002)04-0013-03

The Inten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Substituting "Class" with "Societ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