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骆宾基在四十年代小说坛
摘    要:<正> 每个时代的文坛,都不免有一个或若干“怪杰”,——即使不足以言“杰”的话。倘若不出“怪”,倒要令人疑心这文坛还有没有活气。“怪杰”往往用异于常人的方式思维,以不同于旁人的调子说话。这调子也许到后来为大家通用,习焉不察,以至忘掉了它曾经“怪”过。而那些一度“怪”过的作品也渐就湮没,只为专门的研究者所知。但其实那影响力早已透入文学史的过程。因而比之大批平庸作者的平庸之作,“怪杰”及其“怪”,倒是有其更强固的生命呢。自然,文学史上有过各式各样的“怪”。有皮毛的怪,有骨子里的怪;或怪得惹眼,人皆以为怪,或怪得平易,令人不觉其怪。三十年代“红”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