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国古代的“名”不应解读为“概念”
引用本文:刘立群.论中国古代的“名”不应解读为“概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10.
作者姓名:刘立群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
摘    要:“概念”一词为译自西文的外来术语,其本身在西方多种语言的长期演变及逻辑学的发展中,就具有多种词义,如“心中图像”“语词”和“内涵”等等,这一重要术语的多义问题严重影响到思想表达的严谨性与理论化。“概念”一词应当在哲学与逻辑学领域单独指谓“内涵”,方才有利于对理论表达中广泛存在的歧义现象予以统一解决。一百多年来在中西思想交流过程中,中国学术界多把中国古代的“名”解读为“语词和概念”,势必带来诸多歧义和叠加新的混乱。传统的“名实”二元论的“名”一词应只解读为“语词”,而不应解读为等于“内涵”义的“概念”一词。传统的“名实”二元论有很大缺陷,可在前人基础上综合扩展为“对象世界—符号世界—内涵世界”三元存在论及四元存在论(对象世界—符号世界—内涵世界—想象力世界),才能较好地解决包括各种悖论在内的很多基础学理问题。

关 键 词:语言  名实    语词  概念  内涵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