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苏轼的“虚”“静”“明”观——论庄子的“心斋”思想对苏轼后期思想的影响
引用本文:周小华.苏轼的“虚”“静”“明”观——论庄子的“心斋”思想对苏轼后期思想的影响[J].学术月刊,1996(9).
作者姓名:周小华
作者单位:海口市《新东方》杂志社 编辑
摘    要:对于士大夫来说,庄子哲学中的“心斋”,即“虚”“静”“明”观念,无疑是极富于吸引力的。苏轼对庄学的吸收,莫过于对“心斋”的心领神会了。 “心斋”,据《庄子·人间世》的解释:“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是虚,即指人的精神主体必须摆脱一切欲念,从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