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抒情的顽固《诗歌美学》读后
引用本文:王杰.抒情的顽固《诗歌美学》读后[J].社会科学家,1993(6).
作者姓名:王杰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541004
摘    要:作为抒情诗的大国,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情与表达的某种矛盾关系,《乐记·师乙》写道: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到了现代社会,这种矛盾激化为对立。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们知道,《野草》既不空虚,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死亡。抒情诗是个体性的,它的“不朽”却证明着它的普遍传达性和社会性。抒情诗是凝固的音乐,它用普普通通的文字,传达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的气韵。在商品化大潮的汹涌情趋势中,这种微弱的气韵能够保证我们获得拯救吗?自从马克思提出诗歌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敌对的著名命题以来,诗歌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问题就成为现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