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
引用本文:尹群,潘文.论汉语委婉语词的构造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07(12):128-134.
作者姓名:尹群  潘文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 南师大教改项目
摘    要:众多汉语委婉语词的生成和运用,是人文需求对语言发挥影响的直接产物.当遇到需要对指称对象作规避的社会需求时,人们便对客观对象进行"模糊化"、"弱化"和"美化"三种程度不同的委婉处理,从而出现同一事物有多种表达词语的现象,也使汉语词汇显得特别丰富多彩.汉语在构造委婉语词时,通常通过联想机制实现词语的替代.无论是规则联想替代还是不规则联想的替代,汉语委婉语词最终还需通过语音、词汇、修辞三种语言机制来构造.

关 键 词:汉语  委婉语词  构造  汉语词汇  语言机制  修辞  规则  替代  联想机制  构造  现象  词语  表达  处理  程度  模糊化  指称对象  人文需求  社会  影响  运用
文章编号:1001-8263(2007)012-0128-07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