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位育——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之教育反思 |
| |
作者姓名: | 张诗亚 |
| |
作者单位: | 西南大学教育部重点文科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 |
| |
摘 要: | 5·12汶川地震已届周年,痛定思痛,是该对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之中,人类的发展应持什么样的教育定位进行必要的反思了.5·12汶川地震具备所有自然灾害的共有特征:其发生是自然的,其恶果是社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灾害毁灭了社会的物质存在、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真正的救灾和灾后重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重构.在灾后社会的重构中,我们要思考并实践的就不只是,对于教育而论,校舍的合乎防震抗震标准的重建;将与之相关的投入、设计、建筑、监控等制度化;加强防震抗震救灾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而是这些教育的工具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东西将围绕什么价值重构.文章以此思考为中轴,从教育的工具层面、制度层面及价值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反思,认为要解决好人的发展与自然物、与人为事物的关系,必须改变把教育定位于单纯、被动地或适应自然事物,或适应人为事物(政治、经济、科学等)发展需要的观点,而要回归到以人的生命基础发展为本的并与自然事物和人为事物互动的位育之上,从而构建人类与自然,人类群体与群体,人类个体与个体,个体内在自身的诸方面和谐.
|
关 键 词: | 位育和谐 汶川地震 教育反思 教育定位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