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显性“共名”与隐性“突围”——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研究
引用本文:黄红春.显性“共名”与隐性“突围”——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6):129-134.
作者姓名:黄红春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江西南昌330031;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    要:新中国初期30年文学思潮不仅包括显性层面的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与"左"倾政治路线共名的主潮,而且包括隐性层面的突破单一文化体制、回归文学本体的暗流。显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和40年代延安文艺,具体表现为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到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文学,最后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隐性层面的文学思潮上承现代人文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学,具体表现为"十七年"中的几次"突围"和"文革"中的"地下写作"。只有回到历史语境才能合理评价这30年文学思潮的"一体两位"。

关 键 词:新中国初期30年  文学思潮  显性层面  隐性层面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