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原因及其与悲秋差异——中国古代春恨主题再论
引用本文:王立.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原因及其与悲秋差异——中国古代春恨主题再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2-98.
作者姓名:王立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辽宁大连,116029
摘    要:春恨可分两种一是面对初春、仲春美景的怨春、恨春,感伤自身本质没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得到应有肯定;另一种是面对暮春残景的惜春、悯春,联想自身在现实中被否定和难于被肯定。春恨本质意义在前一种。诸多写男女之情的文人抒情之作,可用“春恨”模式解悟阐释,即借特定物候与女性口吻发自我本质不得实现的怅恨,这是中国文人心态一个独特写照。

关 键 词:春恨主题  主题学  文人心态  季节  抒情模式
文章编号:1001-8301(2001)03-0092-(07)
修稿时间:2000年11月22

The Nature of the Presentation of Literature of Feeling Sorrowful about Spring and it's Difference from Feeling Sorrowful about Autum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