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用德语的帛裂之声作诗——保尔·策兰《声音》诗文之诠释
引用本文:吴建广.用德语的帛裂之声作诗——保尔·策兰《声音》诗文之诠释[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4.
作者姓名:吴建广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德语系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对人性灾难的诗学反思——战后德语文学语境中的策兰诗文”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JA752005);同济大学“211”三期重点建设项目“欧洲哲学与文化”(项目编号:102110)成果
摘    要:保尔·策兰于1959年出版的诗集《语言栅栏》是诗人语言晦涩与诗文碎裂的开始,显现了诗人痛苦的生存状态和向往死亡的意念,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的诗篇《声音》具有提纲挈领的地位,破解此诗中的隐喻、密码,重建诗文整体关联性,有利于理解诗集里的各种声音。纵然诠释此诗的学者如云,却鲜有以诗人恋母和死亡的恒常主题一以贯之者。诗学的个体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也在《声音》一诗的理解中得到体现:一方面,诗学文本变异了希腊神话,重构了圣经典故,凝炼了历史经验,从而抵达个人情感的深处;另一方面,儿子对母亲思恋的个体情状,通过神话和宗教的互文关系以及历史维度又超越了思念的个体性,进入到人类思念痛苦之普遍性。本文试图通过诗文碎裂性结构的分析,再现完整图像,解读隐秘情感,聆听策兰在德意志语言中发出的帛裂声音。

关 键 词:《声音》  语言碎片  爱情  死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