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黄河上游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抢救与保护研究》评介
引用本文:唐仲山.《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黄河上游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抢救与保护研究》评介[J].青海民族研究,2012,23(4).
作者姓名:唐仲山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 西宁810007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的是人的生活本身,是人类创造的又一种文化形式,其特点是活态的、无形的(或是以非物质状态存在的)、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之地,也是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荟萃、交融的地区.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等黄河上游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也是当代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