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本土化研究到本土研究——另一种社会理论及其可能
引用本文:姚俊.从本土化研究到本土研究——另一种社会理论及其可能[J].社会学家茶座,2006(1):125-129.
作者姓名:姚俊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    要:自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思想界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使得近代社会科学从其哲学母胎中得以脱颖而出。这一知识体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而向非西方文化地区不断渗透和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知识体系开始引入中国,并且在与中国已有的文化和知识研究的竞争中取得了绝定性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在西方系统学习过社会科学方法和理论的中国学者们,也开始思考这些西方舶来品对于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逻辑性结构关系究竟何在的问题。这样一种具有主体意识的思考,给中国社会科学的早期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切实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心理学领域,潘菽于1939年写就《学术中国化问题的发端》;在社会学人类学领域,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社会学派为开创中国社会研究及社会科学本土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可惜的是,他们所追求的学术道路在20世纪中叶而被迫中断了。

关 键 词:本土化发展  社会理论  本土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社会科学  非西方文化  中国学者  文艺复兴运动  社会学人类学  20世纪中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