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周易》的"文"观与美学
引用本文:陈望衡.《周易》的"文"观与美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4):8-12.
作者姓名:陈望衡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2
摘    要:<周易>中提出的"文"的概念,它大体上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为"文明",二为"文化",三为"文饰"."文明"在<周易>中以"山下有火"的形象出现,说明中华文明在起源上是重"象"的,这与西方文明重"言"有所区别."文化"重在"化","化"在中华美学中表达了主客统一所达到的"和谐"与"圆融"的境界."文饰"说明中华美学是重视外在表现的,但这个修饰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修饰的最高境界是无饰,也就是"自然".

关 键 词:  文明  文化  文饰
文章编号:1002-3291(2003)04-0008-05
修稿时间:2003年3月12日

The Concept of Figure in The Book of Change and Aesthetics
Abstract:
Keywords:Figure  civilization  culture  adorn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