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末民初诗歌翻译规范的多样性
引用本文:胡琴.清末民初诗歌翻译规范的多样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9(2):127-129,133.
作者姓名:胡琴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我国诗歌翻译大兴于清末民初,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的诗歌译介代表人物梁启超、马君武和苏曼殊对拜伦的<哀希腊>的翻译发现: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译者自身主体性的影响,三人翻译的预先规范各不相同,其操作规范也千差万别.梁译注重诗歌的思想性,苏、马更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译语文化的可接受性.这表明在我国诗歌翻译兴起初期表现出了预先规范的不确定性和操作规范的多样性.

关 键 词:诗歌翻译  翻译规范  《哀希腊》

Diversity of Poetry Translation Norms in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HU Qin.Diversity of Poetry Translation Norms in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J].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9,9(2):127-129,133.
Authors:HU Q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