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本土禅宗流变与国民无讼心理
引用本文:龚培.本土禅宗流变与国民无讼心理[J].兰州学刊,2006(4):183-185.
作者姓名:龚培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禅宗的形成过程也是佛教本身在本土文化的熏陶下向中国的形而上学范式回归的过程,从而就造成了佛理重心由传统佛教的“禅定”、“心识”向“般若”的自然“性空”转移。佛教在世俗意识形态语境中的本质就是自力救济,并由此而带来了世俗社会中的法律虚无主义。于是,禅宗也就是士大夫阶层的内在人格境界和广大民众的外在追诉对象,从根本上放弃了公民权利计较和法律公共调整,从而完成了传统厌讼心理的宗教培养过程。

关 键 词:本土禅宗  形而上学  佛理流变  自力救济  厌讼心理
文章编号:1005-3492(2006)04-0183-03
修稿时间:2005年11月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