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感性的超越与理性的回归——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
引用本文:白立强.感性的超越与理性的回归——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54-59.
作者姓名:白立强
作者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广东揭阳522000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
摘    要:马克思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学说的基础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的本质”概念及其理论框架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三个递进关系的命题:“生产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本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

关 键 词:马克思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  《手稿》
文章编号:1001-8182(2007)01-0054-06
修稿时间:2006年10月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