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破坏、革命与立宪——再论梁启超的革命思想(1898—1903)
引用本文:贾小叶.破坏、革命与立宪——再论梁启超的革命思想(1898—1903)[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39-156+221-222.
作者姓名:贾小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摘    要:一般认为,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的思想趋于激烈,甚至一度热衷于鼓吹破坏与革命。但他笔下的革命与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不可同日而语。在梁启超的思想体系中,无论破坏还是革命,都只是其实现立宪政治的手段。流亡日本之初,他明确反对革命,主张寻求列强支持,走“尊王复辟”之路;而后,随着对国民重要性的发现,梁启超毅然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独立的救亡之路,卢梭的“民约论”遂成为其进行思想“革命”的武器,这与革命派呼吁的暴力革命截然不同;庚子事变后,梁启超已清楚看到清廷不可能洞察大势、让权于民,故而疾呼武力破坏与革命。但他呼吁破坏、革命,意在制造革命舆论,以此倒逼清政府立宪,正所谓以“革命”促“立宪”;游美归来,梁启超弃言革命、告别共和,首要原因正是觉察到,革命形势的发展已背离了其以“革命”促“立宪”的初衷。而贯穿梁启超畏惧——疾呼——弃言革命过程的思想主线,正是他对立宪政治的不变追求。

关 键 词:梁启超  戊戌政变  破坏  弃言革命  君主立宪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