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拟剧”批评与中国古代小说人物之“态”追摄
引用本文:李桂奎.“拟剧”批评与中国古代小说人物之“态”追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3).
作者姓名:李桂奎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善于运用戏剧语言进行思维,基于这种"拟剧"思维,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大量借用戏剧专业术语,形成一种"拟剧"批评传统.尔今,我们应当在继承这种"拟剧"批评传统基础上,借鉴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论"学说,将中国古代小说写人图景纳入到"拟剧"批评系统来重新审视.从伦常角色扮演看,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小说追摄了许多"假父、假子、假兄、假弟之辈"扮态图景,张竹坡等人提出的"真假"说已触及了人物的"真假"扮态问题.古代小说评点涉及的人物"真态"大致包涵到位的身份扮演和坦诚的任性表演两重含义.而人物的"伪态"印象则基本上是由人格面具和后台缺失造成的.刘备、宋江、薛宝钗等德性人物之所以常常给人以"虚伪"的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始终戴着伦理面具,且其表演镜头多被集中于"前台".

关 键 词:拟剧批评  扮演与表演  真假  伪态  修辞阐释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