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言意之辩:诠释与评论
引用本文:陈波.言意之辩:诠释与评论[J].江海学刊,2005(3).
作者姓名:陈波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    要:本来意义的“言意之辩”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关于言意关系的论述实际上是由中国哲学家集体完成的。从《周易》、《论语》、老庄到王弼,言所不能尽的“意”绝不仅仅是人脑中的某种观念与意念,它首先是一种形而上的本体,超言绝象,不可言说。因此,言意之辩所涉及的首先是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其次是人生哲学,再次是知识论和语言哲学。基于这一认识,文章先对中国哲学中的“言意之辩”进行梳理和重构,将其分为三种观点: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言尽意;然后讨论了言意之辩所显示的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诸多特点,具体表现在出发概念或论题、基本态度或价值取向、方法论、文本形式等方面;最后概略讨论了言意之辩在中国哲学与文化中造成的影响。

关 键 词:言意之辩  《周易》  老庄  王弼  欧阳建  体悟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