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原型与符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水灾描述
引用本文:周惠.原型与符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水灾描述[J].湘潭大学学报,2010,34(3):100-103.
作者姓名:周惠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水灾是自然世界中频发的全球性现象,其存在不仅表现在对于地理环境的塑造,现实生存的威胁,物质生命的损毁,也体现于神话传说、文献记载及文学表述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符码中.文学中的水灾描述源自强烈的现实关怀,面对20世纪频频发生的洪水灾害,"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直面人生,自觉将现实苦难、时代主题及个体诉求融为一体,穿越于寓言与原型、苦难与革命、人性与文化等主题之间,在纪实与虚构的话语实践中"艺术地"展现了灾害中民众之生存镜像,尤其是水灾的危害后果及人的实际应对.灾害肆虐下的恐惧、破坏、伤痛和死亡,面对灾害时的自私、残忍、扭曲和压迫,抗击灾害中的友爱、互助、牺牲和坚强,乃至对生存与死亡、人与自然问题的深度追问,都为文学提供了可供观照的对象以及"究天人之际"的深层命题.

关 键 词:文化符码  描述  洪水灾害  寓言  中国文学  人性  时代主题  神话传说  原型  文学作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湘潭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湘潭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