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系统利用海外收藏的燕京大学英文档案,可还原燕大教师住宅区建设过程及其中的多方纠葛。住宅区规划与初期建设阶段,托事部、校方、建筑师与教师群体屡现分歧。托事部要求采取中式设计以便募捐,但校方聘请的美国建筑师希尔(Henry E. Hill)欠缺相关经验,既与茂飞爆发人事纷争,更引起教师们对中式住宅的抵制。司徒雷登坚持将选择权交给教师,化解了住宅形制“中西之争”,燕东园与燕南园西式建筑群落成。1926年迁校后,燕南园大规模扩建,中式建筑占据主流,住宅区形成“中西参半”格局。这既是由于新任建筑师桑德尔(Charles Thunder)成功改进设计方案、压低成本,也与范天祥等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教师的努力密不可分,同时还带有校方节省经费、尊重中西生活习惯差异等考量。1937—1941年的“孤岛”时期,校方购置燕南园50号、镜春园与鸣鹤园,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也进一步扩展了住宅区,奠定了今日北京大学校园地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