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儒家政治秩序的性质与意义
引用本文:李相益,金香花.儒家政治秩序的性质与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41.
作者姓名:李相益  金香花
作者单位:1. 韩国釜山教育大学伦理教育系;2. 辽宁大学哲学院
摘    要:儒家政治秩序的两个轴是“等级秩序”和“互惠性感应”。“等级秩序”是本能性维度,“互惠性感应”则是道德性的维度。要之,儒家试图在本能性的等级秩序上加以道德性的文德,由此确立“文德的等级秩序”。在这个意义上,儒家的政治秩序可以说是对本能要素和道德要素的调和。儒家秩序在统治的领域表现为德治和礼治,德治指的是上层率先垂范,施行仁政,下层自愿感服。礼治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合理限制所有人的欲望,杜绝恣意竞争和冲突的根源,从而稳定社会。如果真正能够按照儒家的主张,上层尽分,下层感服,人们便能相互和亲,享受幸福,这应是儒家秩序的旨归。现实政治中的问题通常在于上层,即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未尽本分的情况,而儒家对此未能提供合适的对策。儒家只是反复强调君主的修己和臣下的谏言。罗马共和政治发明了“制约与平衡”的原理,对傲然自肆之君的制约有着重要的贡献。儒家却未能展现“制约傲然自肆之君的方法”,或者未能正确体现“被统治阶级制约统治阶级权力的构想”。概要之,儒家没有找到有效抵御“本能性”失控时的现实方案。儒家考虑的都是诸如训戒和谏言等道德性的方案。这种以“道德性”抵御“本能性”的方案是存在局限的。

关 键 词:等级秩序  互惠性感应  德治与礼治  制约与平衡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