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逆向思维与中职数学教学
引用本文:吕华章.逆向思维与中职数学教学[J].科学咨询,2013(26).
作者姓名:吕华章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职教中心
摘    要: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实上,它具有二重性。既有其影响课堂教育消极的负效应,又有促进课堂教育的积极的正效应。正如早已被专家们的研究所证明的:逆向思维也是符合科学思维规律的,曾在科学史上起到过积极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作用。尽管逆反心理和逆向思维并非完全是一码事,但逆反心理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的。积极的逆反心理在思维方式上,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与求异思维密切相联系的。求异思维是通过多种假设和思辨的设想,甚至运用对比联想的方式去寻求答案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教育教学过程中,求异和思辨乃是受教育者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头,是人们在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每个中职学生来说,积极的逆反心理更是创造性接受教育中最为宝贵的因素之一,它极有可能过渡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推动中职学生在司空见惯的许多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他们对于不理解的认知信息或客观事物进行反向思考,不愿照搬传统的一套,多问几个为什么,并非坏事。这正是他们进行自己的独立决策和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要积极引导学生逆反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发挥其正能量。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