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感城市:智慧城市治理的中国模式
引用本文:孟天广,严宇.人感城市:智慧城市治理的中国模式[J].江苏社会科学,2023(3):104-112+243.
作者姓名:孟天广  严宇
作者单位:1.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2. 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3.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监测、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18ZDA1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公众网络诉求渠道的制度差异与地方政府回应模式研究”(22YJC810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随着全球超过半数的人口聚集于城市空间,城市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域。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化、城镇化和数字化为核心的“三化叠加”现代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城市治理的演进。长期以来,国外智慧城市治理主要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来感知城市客观世界和物理空间,形成了“物感城市”模式。但该模式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目的性,难以感知城市空间的主观世界和社会系统。与之相对的是,我国逐渐实践出以感知和回应市民诉求为核心的“人感城市”模式。该模式以技术赋权与技术赋能为作用机制,以市民诉求为传感器,以扁平化结构驱动多主体协同治理,进而提升城市民意识别、风险研判、协商议事、科学决策和施策评估五方面的能力。概言之,人感城市模式的逻辑起点是人本主义,其机制在于技术赋权驱动城市治理的理念转变、制度变革和机制创新,进而构建超越“物感城市”的智能化城市治理模式。进入数字时代,我国智慧城市治理应走向“物感城市+人感城市”的发展路径,既要感知城市的物理空间,也要理解城市的社会系统,二者融合才能充分理解城市空间的复杂性和多维性,针对城市复杂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关 键 词:人感城市  市民诉求  技术赋权  技术赋能  物感城市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