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唐代家庭结构初探——兼论中国封建家庭结构变动规律
引用本文:魏承恩.唐代家庭结构初探——兼论中国封建家庭结构变动规律[J].社会科学研究,1986(2).
作者姓名:魏承恩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宣传部
摘    要: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成和组织模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同一历史时期,社会上也会并存着几种不同的家庭结构。封建社会里,存在着人口少,构成简单,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的个体家庭;存在着上及父母一代的个体家庭,或称扩展的个体家庭;还存在着包括若干对已婚兄弟同财共居的复合家庭。复合家庭中一部分累世同居,超过三、四代,甚至多达十几代,有人把它称为家庭公社。社会上的家庭或聚或散,或分或合。一些家庭采取这样的结构模式,另一些家庭采取那样的结构模式。这里是否有规律可循?学术界有人提出:“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上,家族穷则合,富则分,可以说是一条规律。”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去探寻家庭结构的变动规律,这种研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要说“穷则合,富则分”是一条家庭结构变动规律,笔者却不敢苟同。本文拟以唐代家庭为考察对象,对中国封建家庭结构的变动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