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学术论文“一投多稿”现象及其治理
引用本文:李新根.学术论文“一投多稿”现象及其治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6):142-152.
作者姓名:李新根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9;东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 辽宁 沈阳 110169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学研究重点项目"责任视域下学术期刊同行评议中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机制及其治理研究"(ZD2021012)
摘    要:网络投稿系统的日益普及为作者投稿和专家审稿带来了极大便利,提升了编辑出版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透明度,然而也给"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学术界和出版工作者对"一稿多投"关注和研究较多,相对而言,"一投多稿"现象还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很少。实际上,"一投多稿"现象日趋严重。本文以三种学术期刊为研究案例,探讨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一投多稿"论文的投稿特征,以增强对"一投多稿"论文的甄别和防范,从而引起学术期刊及编辑对"一投多稿"论文的关注,降低此类论文对学术诚信及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三种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2020年112月所有投稿进行查询和统计,共得到2 664篇"一投多稿"论文。以这些论文为研究对象,根据作者Email邮箱用户名格式、同一作者注册多个用户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一投多稿"论文的特征。从人才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投稿系统的不完善、作者自身功利主义的科研心态等维度探讨了"一投多稿"论文的发生逻辑。从产生稿源"泡沫"、浪费期刊出版资源,存在"一稿多投"乃至"一稿多发"风险,不利于稿件的接收和录用、耽误作者发表进度等角度分析了"一投多稿"论文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一投多稿"论文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作者应提高认识,深刻认清"一投多稿"论文的不良影响,坚守学术诚信,主动杜绝"一投多稿"论文;编辑应提高警惕,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甄别"一投多稿"论文;期刊社应加强系统维护和网站管理,从技术升级和管理制度上防范"一投多稿"论文;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论文中介代理的惩治力度,净化学术研究风气。只有各相关主体提高思想认识,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形成制度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才能有效防范乃至彻底消除"一投多稿"论文,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学术论文  学术期刊  "一投多稿"论文  论文中介  作者信息  破"五唯"  学术诚信

On the phenomenon of academic papers' multiple submissions and its governance
LI Xingen.On the phenomenon of academic papers' multiple submissions and its governance[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2,28(6):142-152.
Authors:LI Xingen
Institution: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School of Humanities & Law, Shenyang 110169, P. R. China;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9, P. R. China
Abstract:
Keywords:academic papers  academic journals  multiple submissions  paper intermediary  author information  break the "five-only"  academic integrity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