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学经典的“生成”语境与“指认”困境——以“十七年”散文的文学史叙述变迁为例
引用本文:席扬.文学经典的“生成”语境与“指认”困境——以“十七年”散文的文学史叙述变迁为例[J].文史哲,2009(3).
作者姓名:席扬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过程中,其"经典指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十七年"和"文革"时期,其经典指认特点主要集中在"当下语境"给予它的制约。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性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强调中国当代文学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性",所以"审美进化论"思维支配着文学史叙述,同时设定了"文学经典"价值的逻辑前提。二是"本质主义"写作受到普遍推重,具体表现为文学因素的"等级划分"。第三阶段从80年代中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受"五四文学正统论"的普遍影响,研究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把现代文学经典性作为指认当代文学经典的基本参照和厘定标准。在上述三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典"指认亦产生诸多困惑,比如,随着"经典"作家在论证分歧中逐步趋于集中,文学史观的矛盾性也日益凸现出来。"文学本体"论和多重关系中的"文学存在论"之间的裂隙,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弥合,反而更加扩大了。纯粹审美视野及其以审美进化论作为文学史现象的观照方式,与从整体的社会文化演进及其形成的历史语境对文学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思维方式之间,体现在"文学经典"的认定上已经产生了不少的差异。

关 键 词:文学经典  指认  “十七年”散文

The generation context and identification predicament of literary classics: centered on the changes of narrative of the "17-year" prose in history of literature
Xi Yang.The generation context and identification predicament of literary classics: centered on the changes of narrative of the "17-year" prose in history of literature[J].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2009(3).
Authors:Xi Y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