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明上河图》新释
引用本文:王守志,王博祥.《清明上河图》新释[J].学术月刊,1997(12).
作者姓名:王守志  王博祥
摘    要:宋代翰林画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杰作.该画不仅技艺高超,其所表现的当年汴梁(河南开封)的社会风貌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据说.原画无画名,“清明上河图”之称最早出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而明代李东阳的题跋则把“清明”解释成“清明节”.此说多得袭用,在诸多评论该画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艺术成就的文章中,大多牵涉到画中的季节,以为就是“清明节”,其中包括极有权威的《辞海》(第1087页“张择端”条).笔者有幸在开封相国寺买了一套八幅《清明上河图》,借助放大镜,逐人细细观摩.又查阅了一些评介文字,发觉此说并不确.需要澄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