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略论清末的中日教育关系
引用本文:杨晓.略论清末的中日教育关系[J].学术研究,1993(1).
作者姓名:杨晓
作者单位:辽宁师大教育系
摘    要: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当历史悠久而又具有灿烂古代文明的中国,还沉醉在自给自足、江山社稷万古长青的梦幻中未来得及清醒的时候,西方帝国主义就挟着鸦片和圣经,凭着军舰和战炮闯了进来。近代的中国,就这样被迫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型道路。首先觉醒的中国先进分子,萌发出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自强自立的理想。同时也使中国的近邻日本得到了启迪。中国有识之士醒世觉人之作,《海国图志》、《圣武记》、《瀛环志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敏感而又善于学习的日本维新志士选择了明治维新的道路。仅以《海国图志》为例,该书的60卷本1847年出版后,1851年即传入日本;其增补100卷本1852年出版后的第二年即传入日本。据统计,1854年至1856年间,日本刊印的《海国图志》各种版本就有20余种之多。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说:“日本平象山(即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之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维新之活剧”。不仅《海国图志》等著作启迪了日本维新志士的思想,而且日本明治维新本身,也曾以中国古代的政治理论——“尊王攘夷”作为它的一种指导思想。可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