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诗无达诂看译者的主体性——以林纾的翻译为例
引用本文:戢焕奇,张谢.从诗无达诂看译者的主体性——以林纾的翻译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49,68.
作者姓名:戢焕奇  张谢
作者单位:[1]四川农业大学语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2]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    要:诗无达诂是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重要命题,同时也揭示了语内翻译过程中译者任意选择的主观倾向。由于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本质相同,但凡语内翻译中的断章取义,语际翻译中也同样存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发展进程中,译者主观上对译文内容和形式的任意选择比比皆是,林纾的译著可为典型案例。然而,译者的选择应当受到原文的制约,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作出最佳的选择,不可诗无达诂。

关 键 词:诗无达诂  主体性  林纾  选择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