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逆转理解”——通向中国哲学范畴真实意涵的特殊路径
引用本文:李承贵.“逆转理解”——通向中国哲学范畴真实意涵的特殊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4).
作者姓名:李承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210046
基金项目: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
摘    要:在中国古代哲学文献中,对哲学范畴陈述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较为常见的陈述方式是:先是一个"主词",接着是一个"谓词","谓词"可能是一个名词,一个动词,一个词组,或是一个句式,不管形式如何,它们都是对"主词"的陈述.不过,由于"谓词"是随在"主词"之后的,因而如果"谓词"是对"主词"意涵的陈述和说明,那么,这种解释在方向上就有"逆向"的性质,即是由后面的"谓词"的意涵"逆转"推出前面"主词"的意涵,这就是所谓"逆转理解"法.根据我们的观察,这种理解法相当普遍.如下选择数个案例展开讨论.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