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及得失
引用本文:刘宗贤.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及得失[J].东岳论丛,2009,30(1).
作者姓名:刘宗贤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摘    要: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一方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在社会政治结构的形成与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个方面,即儒学在思想、道德、宗教、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与儒学在社会政治结构形成及政治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紧密关联和互动,不仅构成了儒学的特色,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孔子的仁-礼思想结构,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秩序结构的基础,既是维护、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又是对社会治理的探讨。从思想与文化,社会制度与文明传统的角度来探讨孟、荀对孔子学说的发展及意义,孟子继孔子之仁,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道德伦理的思想基础,而不是宗教伦理的思想基础。荀子继孟子之后改造了孔子的"礼"(注:孔子之"礼"关注社会秩序,荀子之"礼"关注政治秩序,是为改造),主张隆礼尊君,从而奠定了中国文化政教合一的制度文化的基础。孟、荀对孔子仁-礼学说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形成外儒内法统治思想的两条主线,即外仁政,内礼法。董仲舒在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实践中弥补了孟、荀对儒学发展的缺失。

关 键 词:孔子  仁-礼  孟荀  发展  得失

The development of Mencius and Xunzi to Confucius's "Ren" and their success and failure
Liu Zongxian.The development of Mencius and Xunzi to Confucius's "Ren" and their success and failure[J].Dong Yue Tribune,2009,30(1).
Authors:Liu Zongxi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