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唐代“诗客曲子词”的体式特征及其对词体演进的贡献
引用本文:周韬,邓乔彬.论唐代“诗客曲子词”的体式特征及其对词体演进的贡献[J].齐鲁学刊,2014(6).
作者姓名:周韬  邓乔彬
作者单位:1. 湖北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2.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51063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白石道人歌曲》十七谱艺术形式研究”
摘    要:在词体滥觞的中晚唐时期,词所倚之"声"是俗乐"曲子"1](P117)。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必得与"曲子"相辅相成,且深受曲体结构的约束。最初的"诗客"作"曲子",并非要将歌词当作一种单独的文体从曲子里剥离出来,相反却力求兼顾,以使文乐谐美。唐代文人既注重"倚声"谐唱以制词,又出于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迈出了词体"律化"的第一步。"诗客曲子词"的出现,从文学和音乐两个方面提升了曲子辞的艺术成就,使文与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俗乐曲子  诗客曲子词  乐曲结构  早期词体  倚声作歌  格律化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