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语境下的文学史观--评王铁仙的《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李相银.中国语境下的文学史观--评王铁仙的《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11-12.
作者姓名:李相银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摘    要:1985年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合作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一文,引发的效应至今不绝.陈思和在提出"新文学整体观"之后又与王晓明共同发起"重写文学史"的讨论.新意迭出的各家论述着实让现代文学的面貌大为改观.这些论述不仅在改变着细节上的表述,而且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后果: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当我们将远古至明清一股脑儿地叫做"中国古代文学"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怀疑1917年之后三十年文学的分量能否成为一门与之相对的学科?于是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对于现代文学的起点与终点开始重新打量,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命名的合法性的讨论也日趋公开.

关 键 词:中国文学  现代性  人学  审美
文章编号:1009-3729(2004)02-0003-10

The literary historical views in Chinese background--Comment on Wang Tiexian's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