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曹禺剧本中三个“多余人”形象之比较
引用本文:丁世平.曹禺剧本中三个“多余人”形象之比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作者姓名:丁世平
作者单位:鸡西大学
摘    要:“多余人”一词是俄国作家赫尔岑在1851年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提出来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贵族,对社会不满,谈论得很多,但做得少。这些人在当时所有的进步意义仅在于不满意专制政体,不愿意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他们又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进行斗争,如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在那个时代“多余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