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民国北平粥厂研究(1928—1937)
引用本文:赵晓华,赵康康.民国北平粥厂研究(1928—1937)[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作者姓名:赵晓华  赵康康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北平社会发展遭到重创,粥赈依然是北平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1928至1937年,北平的民办粥厂数量多于官办粥厂,且集中于某些区域。这一时期粥厂有了常设的官办组织,粥厂的制度化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官方组织与民间组织之间的互动灵活多元。从救济功效来看,粥厂的设立在有效解决贫民问题、补近代化救济手段之不足、缓解政府救济资金匮乏之窘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粥厂毕竟属于积极救济理念下的消极救济,因此其救济的局限性颇为时人所诟病。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