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深沉的题旨 幽远的意境——《伤逝》叙述语言浅析
引用本文:张小影.深沉的题旨 幽远的意境——《伤逝》叙述语言浅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作者姓名:张小影
摘    要:关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刘勰说过一句很妙的话:“文附质,质待文。”他认为形式为表现内容而存在,内容也必须依靠形式来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作品的主题往往同作品的艺术形式同时萌发,因此分析作品的时候,除了讨论它的深刻主题外,还必须从艺术形式入手,去分析作家是如何传达他的艺术构思的,这对于真正把握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意义有很大裨益。《伤逝》,作为中国“五四”时期的但丁——鲁迅先生的力作,半个多世纪来以其深沉的题旨和浓郁的诗情震撼着众多读者的心灵,也得到了众多评论家的重视。可惜的是,许多年来,对这篇小说乃至对鲁迅的其他小说的研究往往囿于主题的挖掘,而对形成小说的艺术因素分析得太少了。本文试从叙述语言的运用和特点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