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健康状况、公共服务与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引用本文:方黎明.健康状况、公共服务与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5-11.
作者姓名:方黎明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城市失能老人照护中的劳动力供需矛盾与人力资源开发机制”(12YJC840006);北京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北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照护人力资源开发研究”(11JGC23)
摘    要:居民的幸福而不是收入应该成为公共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深入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居民的幸福。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的基线数据,可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对我国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水平的改善、良好的健康状况,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社区助老助残活动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开展均有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而收入水平的高低及是否处于空巢状态对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这为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启示:第一,在公共政策尤其是社会救助政策制定中,不仅要考虑到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要关注其实际生活水平的改善状况;第二,要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率;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老人的健康状况。

关 键 词:主观幸福感  健康状况  农村老人  空巢老人  公共服务  新农合  新农保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