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美国清教主义文学中的“荒原”及其生态伦理价值
引用本文:万君.美国清教主义文学中的“荒原”及其生态伦理价值[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1):55-57.
作者姓名:万君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不可靠叙述及其对伦理批评的影响研究”(12WX3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招标项目“叙事伦理的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荒原”意象在美国文学中经常出现,是美国文学的母题之一。而清教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主要源头,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清教主义的影响下,美国人具有理想主义和乐观情绪。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主要是人本主义取向的,或者说是以人类为主的人类物种中心主义,人类是伦理学中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主体。美国人在理想主义与乐观情绪的驱动下,作为上帝的选民们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出发,把荒原视为征服的对象,人们心中的那片理想之地荒原遭到了破坏,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精神荒原,他们开始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充满了世纪末的绝望情绪。人们开始将关注点投向生态领域,强调伦理学不仅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且要研究人对生物、生态的行为规范。生态伦理学比传统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学更进一步,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研究内容,争取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而美国清教主义文学中对荒原自然的描写其实是人类对文明世界的厌倦,体现了明显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责任感,荒原自然不再处于人的附属地位,而是和人一样具有道德地位,对人类具有教化作用。

关 键 词:美国清教主义文学  荒原意象  生态伦理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