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魏晋诸子“屋下架屋”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袁敏.魏晋诸子“屋下架屋”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J].北方论丛,2013(2).
作者姓名:袁敏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400030
基金项目:2012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
摘    要:魏晋诸子注重整合先秦两汉的思想资源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如先秦诸子一般“自开户(片庸)”.魏晋诸子“屋下架屋”的特点,表现在“理”与“事”两个方面,魏晋诸子既历时性地仿效先秦两汉子书,又共时性地互相重复.从子书篇名、著述结构、论述方式、用其情况来看,魏晋诸子“屋下架屋”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文化现象,是子书本身对“博”的规定性及魏晋尚博通的世风、诸子学派倾向弱化、地域文化建构的客观需要、拟古仿作的潮流等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关 键 词:魏晋  诸子  屋下架屋  思想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